01/又雙叒叕是這個平面!
論棋盤網(wǎng)格的花式玩法
福斯谷藝術創(chuàng)意園
BIG的最新設計 —— 位于葡萄牙萊瑟河畔的福斯谷藝術創(chuàng)意園 —— 是為時尚購物平臺發(fā)發(fā)奇(FARFETCH)設計的新總部,用以聯(lián)結創(chuàng)意精英、管理人員及顧客。這座占地17.8萬平方米的創(chuàng)意園由廣場、公園及庭院構成。24棟建筑在平臺上錯落有致的分布,互相連通。建筑屋頂高低不一,虛實結合,形成一張巨大的棋盤,勾勒出峰與谷,仿佛是周邊山丘的延伸。
在綠意盎然的山谷中,BIG設計了一條自然小徑,從地面延伸至屋頂,由里及外、從上至下以及所有室內空間由此連接在一起。
斜坡與階梯為員工提供了充足的空間,可用來休憩或舉辦活動,還能盡享四周河谷美景。稠密的城市結構是溝通現(xiàn)代社會的橋梁,棋盤式庭院中豐富的植被引入了清新舒適的自然,能夠讓員享有一個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工作環(huán)境。在底層,建筑外立面后退,留出了充足的公共空間,設有自然天蓬迎接訪者、合作伙伴及顧客。樓房倒角處融合成拱門及庭院入口,猶如藝術畫布,為街道增添色彩和質感。發(fā)發(fā)奇在福斯谷未來的家不僅僅是一個辦公樓綜合體,更是一個鮮活的城市綜合體,將管理者、創(chuàng)意精英、顧客及合作伙伴吸引到這個創(chuàng)新街區(qū),讓福斯谷像真正的山谷一樣,不斷生長擴展。——BIG創(chuàng)始人兼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Bjarke Ingels
無獨有偶,在中國重慶,BIG也設計了一個棋盤式平面的高科技園區(qū) —— 特斯聯(lián)重慶云谷(AI CITY)。作為全球領先的智慧場景服務商,特斯聯(lián)科技(Terminus Group)一直在構建AI CITY全球化網(wǎng)絡,而“重慶云谷”是特斯聯(lián)在國內落地的首座AI CITY項目,以承載特斯聯(lián)在人工智能、物聯(lián)網(wǎng)、機器人、大數(shù)據(jù)等領域的終極使命及愿景。作為重慶高新區(qū)的第一個地標性項目,我們相信特斯聯(lián)AI CITY‘云谷’將成為中國的創(chuàng)新中心。項目整體以人、植物、動物等多元生命形態(tài)為核心,這將是一座人、科技、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。——BIG創(chuàng)始人兼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Bjarke Ingels特斯聯(lián)AI CITY “云谷”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重慶武隆國家公園的天然喀斯特景觀,"高聳的山"和"嵌入的谷"兩大形態(tài)互補,彼此呼應,形成了一種絕妙的關聯(lián)。Bjarke將這一形態(tài)比喻為“一對兄妹”。“山”是醒目的地標,為棋盤網(wǎng)格式分布的庭院提供蔭蔽,免去陽光直射,同時又兼具聚合人流的公共功能;“谷”則擁有國內最大的步入式公共綠色屋頂,下方的建筑向公眾開放,可供舉辦露天活動。


在云谷中,自然與建筑之間的屏障將被消除,契合城市肌理的多孔結構將貫穿“山脈”與“山谷”,打造自然光線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綠色開敞庭院。

在日本靜岡縣的富士山腳下,豐田公司邀請BIG共同打造了一個致力于全面提升交通多樣性的“編織之城”(Toyota Woven City)。
此項目原本是一片占地約70.8萬平方米的工廠舊址,被豐田公司用于一項城市交通實驗 —— 通過互聯(lián)、清潔和共享出行,來達到不同交通工具、出行方式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。太陽能、地熱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將被投入利用,并努力構建出一個碳中和的社會。
為迎合”城市交通實驗“的主題,BIG給“編織之城”安排了一個靈活的街道網(wǎng)絡,傳統(tǒng)道路被分為三部分:機動車道、休閑步行街和線性公園。按速度劃分的道路實現(xiàn)了更安全的、行人友好型的人車關系。休閑步行街上只有自行車、小型摩托車和低速無人駕駛汽車行駛,不會對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脅。其中。無人駕駛的清潔多用途車,被廣泛運用于共享運輸、交付服務,以及移動零售、食品、醫(yī)療診所、酒店和工作場所中。線性公園則是一條專為行人、植物和動物設計的道路。人們可以悠閑地散步,靜靜感受這條將富士山與裾野谷連通的自然步道。
三種街道縱橫交錯,創(chuàng)建出3×3規(guī)格的棋盤式城市街區(qū)。棋盤網(wǎng)格通過不同程度的擴展和收縮,以適應各種規(guī)模、項目和室外區(qū)域。
根據(jù)具體需要,兩個中央庭院分別膨脹為一個大規(guī)模的城市廣場,和另一個給整座城市提供便利設施的中央公園。
在大多建筑師強調原創(chuàng)、羞于提起對方案重復使用的今天,BIG也許是唯一一個坦言自己反復回收利用沒有付諸實現(xiàn)的方案的建筑師。BIG從不丟棄各種概念模型。作為合伙人,Kai-Uwe Bergmann將收羅、保存所有工作模型的倉庫比喻為維護一個生態(tài)圈內物種的多樣性。每一個原型理念都將根據(jù)不同的場地條件、功能需要、經(jīng)濟預算、委托人的審美趣味進行調整演進。因此,除了棋盤式網(wǎng)格,BIG還有不少形態(tài)相似的設計,都是他們從舊方案中回收利用的。
在BIG的《YES is MORE》一書中提到,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形狀,讓他們聯(lián)系起一座為挪威北部城市設計的酒店,同時他們又被告知,這個形狀正是中文中的"人"字。
《YES is MORE》插圖,圖片來源BIG官網(wǎng)于是BIG將方案原型比例放大了三倍,賦予兩座大廈"大腦"與"軀體"的象征意義,完成了上海世博會會議中心的方案。
這個想法實在簡單粗暴,又毫不費力。然而該方案不但獲得了時任上海市長的認可,還在媒體上得到大篇幅報道,BIG可謂名利雙收。
而到了2016年,BIG主持設計蛇形畫廊,"人"字模型又被拿了出來,取名為“未上拉鏈的墻(unzipped wall)”,依舊得到了廣泛好評。

再看位于法國尼斯的博斯科洛酒店設計,好像把"人"字沿中心軸線360°旋轉了一圈:而挪威的耶斯海姆酒店,則是博斯科洛酒店橫軸拉伸后的效果:
扭曲的圓形也是BIG的常用造型之一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丹麥館由BIG主持設計,名為“夢幻城市”。展館外型恰似兩個上下重疊而又傾斜的圓環(huán),坡道上放置自行車,供游客在館內外免費使用。圓環(huán)中央是一個下沉式迷你海濱廣場,游客可以到水中嬉戲,也可以在廣場外圍的草坪休息野餐,感受丹麥愜意的生活氣息。

2014年,奢華鐘表商Audemars Piguet的瑞士總部擴建,BIG將雙螺旋盤旋回轉,然后讓建筑體量整體傾斜,一部分埋進大地,形成一系列不重復的線性交錯空間 —— 從設計理念到最終造型,都與世博會丹麥館非常相似。
不僅如此,該鐘表總部的設計還與2011年BIG的芬蘭拉普蘭滑雪勝地方案的再度撞衫:
類似概念的設計還有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:連續(xù)的莫比烏斯環(huán)造型,組成一個完美的圓環(huán)和盤旋的公共空間:去年公布的OPPO的全球移動終端研發(fā)總部,則將莫比烏斯環(huán)豎起來了事:
圓形扭完了,方形怎么能放過?長方體塊扭一扭,材質變換一下,就是美國猶他州金博爾藝術中心:兩個方形拉長了扭,哥本哈根Wing Building:
橫過來在河上扭一扭,順便搭個橋,挪威The Twist博物館:在市區(qū)里也扭一扭,荷蘭阿納姆ArtA博物館:
如此之多的撞衫設計,說明BIG一稿多投早已不是一天兩天。盡管爭議不斷,他們卻總能贏得甲方的青睞,不但贏下超多競賽大獎,建成的項目也不在少數(shù)。作為一個現(xiàn)象級的網(wǎng)紅建筑事務所,BIG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?
其實,BIG的運營理念從他們出版的書籍名稱 —— Yes is More —— 就可以看出:"是"者生存,甲方愿意買單,就是贏家。與革命相比,我們對演進更感興趣。就像達爾文說的‘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’,我們建議社會力量、每個人擁有多種興趣,去決定我們哪個想法可以生存,哪個會滅亡。(Yes is More:A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)》而BIG總能贏得資本的青睞,想來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:
在創(chuàng)建BIG之前,Bjarke Ingels只在OMA一家公司工作過,庫哈斯是他唯一的領導和最尊崇的建筑師。BIG與OMA的理念相似之處也一目了然:Concept畫成Diagram,Diagram直接發(fā)展成Program或是Form。而BIG甚至更上一層樓:他們的方案往往是標志感很強的“符號設計”,造型簡約,從不劍走偏鋒。這一點從官網(wǎng)的設計也可以看出來 —— 每個項目都被"符號化”,用最簡易的方式呈現(xiàn)出來:
BIG的很多項目都是從一個簡單的idea發(fā)展來的,但他們擅長講故事。收集到的資料,被有選擇性的展出,這些篩選過的信息,則會引出BIG獨到的想法和故事,從而使甲方的思路跟著他們的邏輯走下去。比如,哥本哈根的CopenHill發(fā)電廠,誰也想不到BIG會把垃圾焚燒和滑雪、跑步、攀巖聯(lián)系在一起,將北歐人崇尚運動、敬畏自然、熱衷環(huán)保的特征拿捏得精準無比。

在很多看似復雜、矛盾,又有些挑戰(zhàn)性的項目中,big總能找到對于問題的突破口,很好地將其設定好的問題結束點、與其設定好的設計模式相互對接。這種引導式的思維模式,輕松易理解,適用人群廣泛。于是甲方接二連三拋出橄欖枝,阿聯(lián)酋的富豪甚至會因為在電視節(jié)目上看到他們有趣的創(chuàng)意而慕名前來。
談到BIG的成功之處,最繞不開的當然是他們的王牌分析圖。BIG向來花很大精力在推演分析和展示效果上,制作費用大到驚人,卻也回報頗豐。清晰的圖解,能快速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甲方、政客以及普通民眾;簡單明了的體塊推演卡通又親民,讓行外人也理解得毫不費力。與之相比,一些用高深建筑理論支撐的方案顯得吃力不討好。瑞士Audemars Piguet des Horlogers酒店
伊森伯格管理學院商業(yè)創(chuàng)新中心
簡練、嚴謹又素雅的分析圖,是BIG最大的特征和優(yōu)勢;由于上手容易,表現(xiàn)力強,曾風靡全球設計圈,更是幫助他們贏得了大量的喜愛和支持。有人評價說BIG的東西太直接太簡單,缺乏內涵,是只學到皮毛的小盆友版庫哈斯。但現(xiàn)在放眼整個建筑圈,像他們這樣能把想法說得清晰明白,通俗易懂,還趣味橫生的,實在屈指可數(shù)。如何讓建筑立于社會經(jīng)濟、自然環(huán)境的困境中作者|可達
專欄編輯|Yihan
發(fā)文編輯|Yiwen
審核編輯|Linqi
版權?建道筑格ArchiDogs,轉載請聯(lián)系media@archidogs.com
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media@archidogs.com,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。
https://big.dk/#projects
https://www.gooood.cn/farfetch-hq-fuse-valley-by-big.htm
https://www.gooood.cn/big-unveils-ai-city-as-the-future-home-for-terminus-group.htm
https://www.gooood.cn/toyota-woven-city-by-big.htm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V094TZ4ifvXKUXo3Dpuylw 《“BIG”TIME|“大”時代:享樂可持續(xù) 使用烏托邦》 AC建筑創(chuàng)作 作者:方小詩
https://book.douban.com/review/4938198/#comments《MORE IS MORE》 作者:建筑民工